第94期会讯
第99期会讯
第98期会讯
第97期会讯
第96期会讯
第95期会讯
第94期会讯
第93期会讯
第92期会讯
第91期会讯
第90期会讯
第89期会讯
第88期会讯
第87期会讯
第86期会讯
第85期会讯
第84期会讯
第83期会讯
第82期会讯
第81期会讯
第80期会讯
第79期会讯
第78期会讯
第77期会讯
第76期会讯
第75期会讯
第74期会讯
第73期会讯
第72期会讯
第71期会讯
第70期会讯
第69期会讯
第68期会讯
第67期会讯
第66期会讯
我国奶业生产形势与发展思考
时间:2016-02-01 来源:中国奶业协会信息中心
一、我国奶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奶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表现为单产水平提高,机械化挤奶率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提升(2009-2014年,抽检12.5万批次,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管理限量值规定,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良好。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统计,与2010年相比,2014年生鲜乳乳蛋白率、乳脂率分别从3.11%、3.72%提高到3.14%、3.82%。菌落总数、体细胞数分别从30.6万CFU/mL、38.6万个/mL降到20.4CFU/mL、27.4万个/mL)。
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在困难中发展。2015年初,卖奶难问题比较突出。1-9月份,全国累计拒收生鲜乳18.6万吨,倒奶3.11万吨,占同期产量的0.6%和0.13%。8月份以来,受高温减产和中秋国庆备货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卖奶难一定程度得到缓解。
要从全球背景下看我国奶业,分析国际奶价低迷的原因如下:
主产国供给增加:国际市场高估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需求;
市场需求得到抑制:中国需求减少,2014年,我国进口原料奶粉数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2%,今年1-9月份我国进口同比减少44.3%,相当于同期全球奶粉需求量下降了10%;俄罗斯是进口大国,2014年8月开始停止从制裁国进口。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货币大幅贬值:2015年7月,新西兰的纽元对美元汇率0/663,同比下降23.7%;澳元对美元汇率0.738,同比下降20.8%。国际乳制品市场以美元结算,纽元和澳元对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加剧了全球乳制品价格下滑。
二、我国奶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生产力看,我国奶业整体素质不高,散养比重大,抗风险能力弱,良种繁育、饲草料供应、疫病防控、经营管理水平与奶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同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保压力加大。奶业生产成本较高,仍处于上升通道。目前我国生鲜乳价格为3.48元/千克,大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7元/千克,竞争力不强。
从生产关系看,我国奶业生产模式不适应奶业发展的要求,产业链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理顺;奶业稳定发展的综合调控机制没有建立完善,进出口调控、产销形势监测预警、市场引导等有效手段缺乏。
从奶业发展外部环境看,国家市场竞争加剧,进口对国内产业影响较大。2014年进口乳制品193.4万吨,折合生鲜乳约1200万吨,占国内产量1/3。中澳自贸协定签订、欧盟取消奶业生产配额将加剧进口压力。另外,国内乳制品消费增长没有达到预期,媒体负面报道炒作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恢复。
三、发展趋势思考
总趋势:奶业转型升级是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养殖环节趋势:
一是规模化、集约化和一体化。散户将持续退出,规模化比重继续提高;大型奶业养殖企业和乳品企业自建牧场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预计2020年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
二是集约化经营将带动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是产业链各环节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在奶业内部,奶农合作社发展。企业前伸后延产业链,建设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2014年全国乳品企业自建和参股的奶业基地比重超过20%。在奶业外部,采取宏观调控手段推进一体化。比如推行生鲜乳收购指导价、第三方检测和合同收奶。
奶业发达国家大多经历了一个奶牛存栏下降、单产提高、牛奶增产过程。如1997-2013年,美国牛奶产量从7080万吨增加到9127万吨,增长了28.9%,但是奶牛存栏从925万头下降到920万头,下降了0.5%。虽然各国奶业发展面临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未来,我国奶业将朝着存栏稳定、规模化提高、单产提高、产量增加的方向发展。
此外,我国的全面二胎政策,将有利于增加需求,折合生鲜乳的需求是6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