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会讯
第99期会讯
第98期会讯
第97期会讯
第96期会讯
第95期会讯
第94期会讯
第93期会讯
第92期会讯
第91期会讯
第90期会讯
第89期会讯
第88期会讯
第87期会讯
第86期会讯
第85期会讯
第84期会讯
第83期会讯
第82期会讯
第81期会讯
第80期会讯
第79期会讯
第78期会讯
第77期会讯
第76期会讯
第75期会讯
第74期会讯
第73期会讯
第72期会讯
第71期会讯
第70期会讯
第69期会讯
第68期会讯
第67期会讯
第66期会讯
专家:中国乳业可借鉴荷兰合作社一体化模式
时间:2014-02-10 来源:南方日报
“荷兰乳业产业链采用合作社一体化模式,使奶农、合作社、乳品公司形成一体,整条产业链良性循环,食品安全、奶源供应、产品质量等均有保障,中国乳业可借鉴这种模式,改善和提高我国乳品产业链的生产、安全和质量水平。”日前,在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举办的"食品安全与社会责任"论坛上,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国企业环境、健康和安全研究与发展中心(EHS中心)以及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乳品公司等专家学者、企业共聚一堂,共同探讨荷兰中型牧场和产供销一体化合作社模式对中国乳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荷兰合作社一体化模式保障乳品安全
据了解,荷兰是全球名列前茅的乳制品出口国,荷兰乳制品质量享誉全球,根据资料显示,荷兰牛奶的乳脂、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指标均高于我国,但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指标则低于我国;价格方面,荷兰牛奶也比中国奶有优势。为什么会这样?造成这种差异的就在产业组织模式。
“荷兰的乳业合作社由奶农以自愿自发的方式组成的商业自治组织,集中优化配置资源,合作社本身没有盈利目标,它的存在是为保障会员农场主的经济利益。”据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乳品公司中国区乳业发展总监阿瑟·斯卡普介绍,会员农场主负责生产安全优质的牛奶,乳制品公司的作用是加工、销售,合作社的职能是保证公司全额收购会员农场主生产的牛奶,把公司的盈利返还给奶农。合作社的领导由会员奶农投票选举产生,乳品公司的经理也是由奶农代表组成的委员会任免。在整个产业链中,奶农的利益得到最大化保障。
“在合作社一体化的产业模式中,乳制品安全也得到保障。作为奶源方,农场如果一次检查不合格,其付出的代价约为全年营业额的3%。如果农场在一年内两次检查不达标,合作社将直接拒绝收购它的牛奶。”上述人士表示,保险公司也将拒绝为其经营活动继续承保,那这间农场将无法生存,这样的惩罚措施确保了农场必须为优质安全的奶源质量而全力以赴。
专家建议借鉴国际先进模式建安全链
中国的模式是乳业大集团主导、奶农依附于大公司,这使得企业与奶农之间无法依靠家庭农场的方式,而只能采用超大型奶牛场的养殖方式;而荷兰乳业合作社一体化模式,使这一整条产业链得以良性循环。
“鼓励与惩罚机制的相辅相成,使得合作社作为桥梁,调动了双方积极性。”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肖知兴认为,这一整条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体现了奶农-公司-消费者“三赢”,“奶农在合作社的监管之下,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奶源,供乳品公司加工销售,利润同时反馈给奶农,优良乳制品的销售,最终使得奶农、公司都得益。”
“归根到底是一套企业自觉自律的体系。”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认证中心主任曹永忠称,目前国内乳企大多数以小规模、分散的形式存在,缺乏形成责任的共同体。专家们认为,荷兰乳业模式无疑对当今中国乳制品业有参考价值,“借鉴国际成功乳业合作的相关经验实现组织管理,采取符合奶农根本利益的产业组织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再结合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对中国乳制品产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