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期会讯
第99期会讯
第98期会讯
第97期会讯
第96期会讯
第95期会讯
第94期会讯
第93期会讯
第92期会讯
第91期会讯
第90期会讯
第89期会讯
第88期会讯
第87期会讯
第86期会讯
第85期会讯
第84期会讯
第83期会讯
第82期会讯
第81期会讯
第80期会讯
第79期会讯
第78期会讯
第77期会讯
第76期会讯
第75期会讯
第74期会讯
第73期会讯
第72期会讯
第71期会讯
第70期会讯
第69期会讯
第68期会讯
第67期会讯
第66期会讯
肉菜追溯体系需避免“价高和寡”
时间:2011-04-19 来源:法制日报
"可追溯系统"的高成本导致了"可追溯食品"的高价格,直接限制了消费规模扩大,进而限制了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是此前一些地方探索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最终走不下去的主要原因之一。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透露,近期在应对"瘦肉精"事件中,商务部建立的猪肉和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开始发挥作用,在河南和南京迅速找到了发源地。在去年国内10个城市进行肉菜追溯体系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增10个试点城市,进一步完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菜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近期发生的"瘦肉精"事件,集中暴露了我国肉类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中的重大监管漏洞,而事件发生之后,职能部门顺藤摸瓜,很快找到了涉事"瘦肉精"的发源地,初步凸显了肉菜追溯体系的作用和威力,说明试点中的肉菜追溯体系建设方向正确,应当积极部署,大力推进。
肉菜追溯体系建设针对的现实状况,是长期以来我国肉类蔬菜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监管难度大,安全隐患多,相关环节责任约束不力,追惩机制缺失,"瘦肉精"事件之类的肉菜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有鉴于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的肉蔬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究链条,有助于加强政府监管,促进企业完善生产管理,保障肉菜食品的安全生产、安全消费。
在商务部组织大规模试点之前,一些地方就食品安全追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如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一度推广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其中北京推出的"奥运食品可追溯系统",奥运会期间广受好评。然而,由于这一体系涵盖的食品价格普遍较高,有的甚至高出普通食品数倍以上,令多数消费者难以承受,几年下来,不但市场上"可追溯食品"寥寥无几,而且一些"可追溯系统"的设备闲置、信息陈旧,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
客观而言,"可追溯系统"的高成本导致了"可追溯食品"的高价格,直接限制了消费规模扩大,进而限制了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是此前一些地方探索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最终走不下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20个城市进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应当引以为戒,特别要注意控制体系运行的成本,通过控制肉类蔬菜的价格,控制居民日常肉菜消费的成本,才能避免走入"肉菜价高和寡、体系难以为继"的困境。
为此,需要政府加大对"肉菜追溯"体系的先期投入,在一些市场基础较弱的地方,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先把体系框架搭建起来。按照商务部、财政部的部署,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和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建设。特别地,如业内专家所言,财政资金应当更多、更精准地投向肉菜产品原产地,鼓励原产地建设可追溯体系基础设施,从源头环节降低体系运行成本,有效控制肉菜的价格。
同时,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政府投入只是提供了"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的"启动资金",接下来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企业除了获得一些政策优惠和财政扶持,只能主要依靠自身强化管理,完善经营机制,才能有效控制生产经营成本,进而控制肉菜产品的价格,进而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稳步拓展市场范围,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消费者当然不能吃"瘦肉精"猪肉,而如果加入质量追溯体系的成本之后,猪肉不含"瘦肉精"了,价格却普遍高出一大截,那么消费者仍然吃不起,这同样是不行的。"肉菜追溯"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必然增加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成本,肉菜价格也就必然抬高,这是为保障肉菜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支付的必要的代价。但是,必须将价格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才能保证并不断扩大"可追溯肉菜"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薄利多销"这个简单的道理,用在"肉菜追溯"体系上同样也是成立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透露,近期在应对"瘦肉精"事件中,商务部建立的猪肉和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开始发挥作用,在河南和南京迅速找到了发源地。在去年国内10个城市进行肉菜追溯体系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增10个试点城市,进一步完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菜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近期发生的"瘦肉精"事件,集中暴露了我国肉类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中的重大监管漏洞,而事件发生之后,职能部门顺藤摸瓜,很快找到了涉事"瘦肉精"的发源地,初步凸显了肉菜追溯体系的作用和威力,说明试点中的肉菜追溯体系建设方向正确,应当积极部署,大力推进。
肉菜追溯体系建设针对的现实状况,是长期以来我国肉类蔬菜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监管难度大,安全隐患多,相关环节责任约束不力,追惩机制缺失,"瘦肉精"事件之类的肉菜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有鉴于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的肉蔬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究链条,有助于加强政府监管,促进企业完善生产管理,保障肉菜食品的安全生产、安全消费。
在商务部组织大规模试点之前,一些地方就食品安全追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如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一度推广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其中北京推出的"奥运食品可追溯系统",奥运会期间广受好评。然而,由于这一体系涵盖的食品价格普遍较高,有的甚至高出普通食品数倍以上,令多数消费者难以承受,几年下来,不但市场上"可追溯食品"寥寥无几,而且一些"可追溯系统"的设备闲置、信息陈旧,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
客观而言,"可追溯系统"的高成本导致了"可追溯食品"的高价格,直接限制了消费规模扩大,进而限制了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是此前一些地方探索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最终走不下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20个城市进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应当引以为戒,特别要注意控制体系运行的成本,通过控制肉类蔬菜的价格,控制居民日常肉菜消费的成本,才能避免走入"肉菜价高和寡、体系难以为继"的困境。
为此,需要政府加大对"肉菜追溯"体系的先期投入,在一些市场基础较弱的地方,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先把体系框架搭建起来。按照商务部、财政部的部署,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和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建设。特别地,如业内专家所言,财政资金应当更多、更精准地投向肉菜产品原产地,鼓励原产地建设可追溯体系基础设施,从源头环节降低体系运行成本,有效控制肉菜的价格。
同时,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政府投入只是提供了"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的"启动资金",接下来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企业除了获得一些政策优惠和财政扶持,只能主要依靠自身强化管理,完善经营机制,才能有效控制生产经营成本,进而控制肉菜产品的价格,进而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稳步拓展市场范围,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消费者当然不能吃"瘦肉精"猪肉,而如果加入质量追溯体系的成本之后,猪肉不含"瘦肉精"了,价格却普遍高出一大截,那么消费者仍然吃不起,这同样是不行的。"肉菜追溯"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必然增加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成本,肉菜价格也就必然抬高,这是为保障肉菜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支付的必要的代价。但是,必须将价格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才能保证并不断扩大"可追溯肉菜"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薄利多销"这个简单的道理,用在"肉菜追溯"体系上同样也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