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期会讯
第99期会讯
第98期会讯
第97期会讯
第96期会讯
第95期会讯
第94期会讯
第93期会讯
第92期会讯
第91期会讯
第90期会讯
第89期会讯
第88期会讯
第87期会讯
第86期会讯
第85期会讯
第84期会讯
第83期会讯
第82期会讯
第81期会讯
第80期会讯
第79期会讯
第78期会讯
第77期会讯
第76期会讯
第75期会讯
第74期会讯
第73期会讯
第72期会讯
第71期会讯
第70期会讯
第69期会讯
第68期会讯
第67期会讯
第66期会讯
食品要安全须走出色香味俱全的消费误区
时间:2011-04-19 来源:东方早报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盲点,那就是一直忽视对消费者健康营养知识的普及与教育。要想真正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生产者的监管必不可少,但还必须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与教育,要“两手抓”,两手都要过硬。
近日看到一则“天下奇闻”,那就是“童子蛋贵过茶叶蛋”。据3月11日的《钱江晚报》报道,在浙江东阳街头常飘着奇怪的味道。东阳人说,这是童子蛋的味道,一到春天卖童子蛋的小摊遍布东阳大街小巷。一块五一只的童子蛋贵过普通的茶叶蛋,还经常卖脱销。童子蛋其实就是用童子尿煮的鸡蛋,别小看了这一只童子蛋,它还入选了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奇上加奇。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童子蛋完全是一个古老相传的陋习,故意为之,则近于骗人把戏,但居然还有人去吃,这说明不明真相、不懂健康营养知识的群众还真不少。正是一些普通消费者存在某些消费误区,让那些没有道德的商家有机可趁,于是乎各种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被“创造”出来。
经济学家经常在“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供给”之间打架。在市场经济下,大部分的学者还是相信“需求会创造出供给”的。墨西哥的禁毒年年禁,却一直禁不了,主要的原因恐怕不是墨西哥警方打击不力,而是美国那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一直存在,太诱人了。所以墨西哥的毒品永远难以禁止。一个毒贩倒下去了,还会有新的冒险者来替代。
我们中国人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饮食的偏好更为浓烈,甚至把它视为天大的事情——“民以食为天”就是明证。有人以为这是漫长历史中,反复发生饥荒的心结。但上流社会的“满汉全席”,把酒席视为政治争斗场所又作何解释呢?难道他们也有饥荒的忧虑?在上流社会里,精致的食品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最大追求之一,但它可以以优质的食材做保证。流风所及,民间社会在经济条件有限,而又要追求精致的情况下,对食材“穿衣打扮”就有了“需求空间”。
在对食品的评价中,精致的食品应该“色香味俱全”。殊不知,在饮食方面喜欢追求“色香味俱全”,其实存在很大的消费误区。本来吃饭的主要目的就是补充营养,如果除此之外你还追求“色香味俱全”等其他东西,其实给不良商家们一个信号,由此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安全不确定性。
比如以“色”为例,如果消费者“以貌取食”,在购买消费时偏爱那些“色泽”漂亮的东西,比如亮晶晶的大米、雪白的馒头,清一色的西红柿,商家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制造出来。其实不加任何添加剂的馒头是有点发黑,大米灰点也很正常,西红柿哪能长出整齐划一的红色?消费者对色彩的消费偏好,使那些五颜六色的添加剂应运而生。亮晶晶的大米是使用了添光剂的,白馒头是加了过氧化苯甲酰的,红色西红柿是使用催熟剂催出来的。
还有“香”,部分消费者偏好香味,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一滴香”,“纯天然”、“祖传秘方”等各类产品。使用这些东西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制造出“香味”,其实跟营养不沾边,并不是消费者所想象的那样,香气袭人就一定是果子熟后产生的。就像那些所谓的纯香型酒,其实也是加了添加剂勾兑出来的,也应该算是骗人的把戏,只不过在产品商标上是不会标出来的。比如某鼎鼎大名的所谓纯香酒,香味应该就是勾兑出来的,但厂商标注出来了吗?
消费者追求“味觉”就更可怕了,为了满足我国消费者那个特殊的“味道”需求,现在市场上的调味剂据统计每年销售已达200多万吨,有2000多个品种,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合法的,有多少是非法的,监管部门一直没有给出一个说法。
其实欧美国家的人们有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那就是他们在日常饮食上一般只追求营养价值,并不追求“色、香、味”等其他东西。比如蔬菜,他们大部分都是生着吃,因为一煎炒烹炸就把维生素给破坏了。虽然蔬菜生着吃没有良好的口感,下口难点,但至少没有添加剂吧。这种更健康的消费习惯值得推广学习,在日常饮食中,正确的营养习惯应该是多吃鲜活的食品,不要盲目追求口感。
欧美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也就是“两手抓”,生产者与消费者都被重视,不仅仅对犯错的企业进行惩罚,还要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营养知识教育。过去各种滋补品之所以风行,喝“绿豆汤”治百病等“异端邪说”之所以有市场,说明我国的消费者太需要正确的饮食营养知识教育了。消费者如果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商家下手的机会就会少很多。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是需要引导与教育的,这个环节过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直忽视。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对消费者的正确饮食营养知识教育,比如可以每年多拿出些经费,制作健康饮食宣传片,在媒体上多进行公益广告播放,告诉消费者,哪些饮食习惯值得学习,哪些又容易被误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