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期会讯
第99期会讯
第98期会讯
第97期会讯
第96期会讯
第95期会讯
第94期会讯
第93期会讯
第92期会讯
第91期会讯
第90期会讯
第89期会讯
第88期会讯
第87期会讯
第86期会讯
第85期会讯
第84期会讯
第83期会讯
第82期会讯
第81期会讯
第80期会讯
第79期会讯
第78期会讯
第77期会讯
第76期会讯
第75期会讯
第74期会讯
第73期会讯
第72期会讯
第71期会讯
第70期会讯
第69期会讯
第68期会讯
第67期会讯
第66期会讯
我会专家创新研制羊肉加工新技术
时间:2017-04-28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众所周知,羊肉营养丰富,一直是国人的进补极品。与猪肉和牛肉相比,羊肉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都比较低。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脾,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虽说我国食用羊肉的传统由来已久,但产业发展却并不快,羊肉的保鲜和精深加工一直是产业内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国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深加工率不足10%
数据显示,我国的羊肉产量现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产量的30%,但从初加工到深加工,生鲜到熟制的梯次加工技术缺乏,分割、调理、风干羊肉等高附加值产品匮乏,深加工率不足10%,鲜、冻胴体和二分体初加工产品占95%以上,年损耗高达数十万吨。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羊肉产业存在加工标准化程度低、技术与装备落后、宰后损耗高、深加工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羊肉的加工品质,制约了羊肉产业的发展。”我会肉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德权向记者介绍,仅以生鲜羊肉为例,在屠宰后的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羊肉的品质劣变严重、营养物质和汁液流失巨大,达5%~10%。“如果以2015年我国羊肉产量441万吨来计算,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环节每损耗1%,就会增加几亿元的损失。”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羊肉加工业主要分为生鲜羊肉加工、肉制品加工和副产物加工三大子行业。其中,生鲜羊肉加工面对的消费市场最大,属于初加工,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后两者则属于深加工,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很大。“羊肉产业要发展,必须解决加工的技术难题,提升产业附加值。”张德权感慨道。
创建分级分割技术冰温保鲜20天仍保持鲜羊肉品质
为解决我国羊肉加工上存在的一系列难题,2003年,张德权率领团队启动实施“羊肉梯次加工增值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围绕羊肉加工市场的主导产品展开研究,历经10多年努力,终于研制出一整套羊肉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在初加工产品、羊肉分割和保鲜的问题上,科研团队创建羊肉标准化分级分割技术,解决了分级分割方法缺失、损耗大的难题,实现了标准化分级分割,分割产品冰温保鲜20天仍符合鲜羊肉品质要求,汁液损失率降低50%以上,增值在20%以上。
“通俗地说,我们的技术使羊肉汁液损失率下降,这不仅减少了羊肉在加工环节上重量的耗损,也提升了羊肉的品质,降低了企业成本;而冷鲜羊肉货架期的提升,不仅延长了羊肉的保质期,还让消费者能吃到更新鲜易存放的羊肉。”张德权解释说,对羊肉分级分割,能使羊肉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据测算,分级分割的羊肉销售收入比分级分割前能增长10%左右。
生鲜羊肉只是羊肉初级加工产品,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半成品调理羊肉,比如腌制好的羊排、一煎即可食用的羊肉串,但这种羊肉产品由于加工技术不完善、缺乏标准等原因,口感不好,羊肉品质也不均匀,货架期不长,怎么办?对此,科研团队不仅制定了我国调理肉加工标准,更是创制出了变压腌制—瞬时减菌—高阻隔包装成套调理调质技术。依靠这套全新的技术和设备,羊肉腌制的效率能提高25%,调质均匀度提高40.6%;研发出适合烧烤、微波等加工方式的高品质调理羊肉,货架期延长3~4倍,增值15%以上。
风干羊肉是重要的深加工产品。然而,由于缺乏加工设备和标准,原来风干羊肉只能用大块肉来制作,羊肉的利用率低,品质不均匀,而且必须依靠手工,市场占有率不高,只有在牧区才能吃到。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发明变频解冻—质构成型—人工模拟气候工业化风干技术,实现了风干羊肉全程自动化可控制,制定我国风干肉加工标准,研发出系列风干羊肉新产品,品质均匀度提高16.3%,增值20%以上。
自主研发设备带动农牧民 户均年增收 6500 元
国内专家认为,此项研究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的突破,大大推动了我国羊肉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该成果一共包含了13项新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根据羊肉自身的加工特性,将其加工成最适宜加工的产品,有效地利用了羊肉资源,使其品质得到最大的发挥。据测算,运用新技术之后,一头羊按照加工适宜性加工至少能增加净利润20%以上。
目前,张德权和团队研制出的羊肉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已经在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肉羊主产区的多个龙头加工企业中推广和应用,效益显著。内蒙古的蒙都羊业原来只是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5年前年利润不足1亿元。5年后,综合应用了分级分割、调理、风干等加工技术,目前市值已达10亿元,并在新三板上市。而一项冷冻肉低温高湿变频解冻技术,不仅帮助草原金锋企业每年增值150多万元,还帮助云南东恒生产火腿从一年不到10万支,增加到30万支。“原来我们用的都是国外的加工设备,现在有了专家研发出来的自己的分级设备,精准率高,价格却只有国外设备的六分之一。”蒙都羊业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据统计,该项目技术应用到我国四大肉羊主产区和羊肉加工前十强企业,推广到阿根廷、毛里塔尼亚等国家,产品远销马来西亚等10个国家,近三年新增销售额35.28亿元。
除了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技术应用到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地,也成功促进了我国肉羊规模养殖,保障了羊肉稳定供给,累计带动120余万户农牧民增收,户均年增收约6500元,带动了包装、运输等行业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羊肉加工技术的突破,一方面帮助养殖户、企业从中受益,推进我国羊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能让我们的老百姓吃到更加健康安全、丰富多样的高品质羊肉。”张德权介绍说,目前我国已有高品质羊肉新产品200余种,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人们还能吃上更丰富更健康美味的羊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