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期会讯
第99期会讯
第98期会讯
第97期会讯
第96期会讯
第95期会讯
第94期会讯
第93期会讯
第92期会讯
第91期会讯
第90期会讯
第89期会讯
第88期会讯
第87期会讯
第86期会讯
第85期会讯
第84期会讯
第83期会讯
第82期会讯
第81期会讯
第80期会讯
第79期会讯
第78期会讯
第77期会讯
第76期会讯
第75期会讯
第74期会讯
第73期会讯
第72期会讯
第71期会讯
第70期会讯
第69期会讯
第68期会讯
第67期会讯
第66期会讯
我国肉类进出口贸易“十三五”呈四大方向
时间:2016-12-16 来源:中国食品报
“十三五”时期,我国肉类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畜禽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居民肉食消费为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肉类加工企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和肉品流通的紧密衔接,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和完善肉类食品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肉类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提升供给保障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开展进出口贸易看,“十三五”需关注肉类产业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
第一、坚持“四化”协同、融合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要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同推进的理念和模式改造传统农牧业,加快肉类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肉类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肉类进口有利于平衡市场供求,但进口量过大,会冲击国内肉类产业,减少农牧民的收入,不利于国内产业成长。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需要掌握一个平衡点,做到既有利于满足市场肉类需求,又有利于国内肉类产业成长,增加农牧民收入。
第二、坚持质量第一、安全发展,确保居民健康。“十三五”期间,要依法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诚信自律,保证消费者吃的安全、营养、健康,共享发展成果。
由于我国肉类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肉类走私问题相当突出。据业内调查,近两年肉类走私规模已高达200万吨以上,接近正关进口的规模。这部分走私肉未经检疫检验,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风险。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家将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把好肉类市场准入的关口。
第三、坚持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十三五”期间,要加快现代技术装备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肉类产业,推进自主创新,实行优质优价,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
不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就会被市场淘汰。从肉类产业情况看,2015年我国肉类出口下降51%,有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原因,也有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目前,我国肉类加工的产业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较低,80%以上的企业还处于小规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机械加工的落后状态,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肉食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在进出口贸易中,必须注意有利于促进我国肉类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能力的增强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四、坚持扩大开放、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十三五”期间,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肉类食品生产方式。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肉类需求总量将达到1亿吨,肉类产量大概能增长到9000万吨,有将近1000万吨的缺口要靠进口来弥补。更多地利用好国外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不仅是肉类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基本方式;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更加开放、实现共享的重要途径。我们坚信,“十三五”期间我国肉类进出口贸易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链接:2015年肉类食品进出口贸易特点
进口情况
2015年我国肉类进口268.4万吨,比2014年的244.2万吨增加了24.2万吨,增长9.9%。其中,猪肉进口155.5万吨,比上年增加17.8万吨,增长12.9%;牛肉进口49.48万吨,比上年增加17.8万吨,增长56.5%;羊肉进口22万吨,比上年减少5万吨,下降18.5%;禽肉进口40.9万吨,比上年减少6.2万吨,下降13.2%。
出口情况
2015年我国肉类出口45.8万吨,比2014年的93.5万吨减少了47.7万吨,下降51.1%。其中,猪肉出口10.3万吨,比上年减少26.8万吨,下降72%;牛肉出口0.7万吨,比上年减少2.1万吨,下降74.4%;羊肉出口0.37万吨,比上年减少0.08万吨,下降16.8%;禽肉出口33.4万吨,比上年减少18万吨,下降35%。
进出口贸易特点
1. 猪肉消费明显下降,但依然是国内肉类消费的主导产品
2015年我国猪肉产量下降3.3%,猪肉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猪肉出口下降了72%;另一方面,猪肉进口上升了12.9%,达到155.5万吨,占肉类进口总量的57.9%。2015年人均猪肉消费量40.97公斤,比2014年的42.4公斤下降3.4%。
2. 牛肉消费需求明显上升,进口大幅增加
2015年我国牛肉产量增长了1.6%,达到700万吨。与此同时,牛肉出口下降74.4%,进口增长56.5%,达到49.48万吨,占肉类进口总量的18.4%。人均牛肉消费量达到5.44公斤,比2014年的人均5.27公斤增长了3.2%。
3. 羊肉消费需求基本稳定,进口明显减少
2015年我国羊肉产量增长了2.9%,达到441万吨。与此同时,羊肉出口下降16.8%,进口下降18.5%,降至22万吨,占肉类进口总量的8.2%。人均羊肉消费量3.36公斤,比2014年的人均3.34公斤增长了0.5%。
4. 禽肉消费需求上升,出口大幅下降
2015年我国禽肉产量增长了4.3%,达到1826万吨。与此同时,禽肉出口下降35%,进口下降13.2%,降至40.9万吨,占肉类进口总量的15.2%。人均禽肉消费量13.34公斤,比2014年的人均12.83公斤增长了3.9%。
延伸:“十二五”肉类进口持续增长
“十二五”以来,我国肉类产业发展受到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对肉类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10—2015年,我国肉类进口持续增加,贸易逆差逐年扩大。2015年我国肉类进口268.4万吨,比2010年的154.9万吨增加了113.5万吨,增长了73.3%;肉类出口45.8万吨,比2010年的88.4万吨减少了42.6万吨,下降了48.2%;进出口贸易逆差222.6万吨,比2010年的66.5万吨增加了156.1万吨,扩大了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