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会讯
第99期会讯
第98期会讯
第97期会讯
第96期会讯
第95期会讯
第94期会讯
第93期会讯
第92期会讯
第91期会讯
第90期会讯
第89期会讯
第88期会讯
第87期会讯
第86期会讯
第85期会讯
第84期会讯
第83期会讯
第82期会讯
第81期会讯
第80期会讯
第79期会讯
第78期会讯
第77期会讯
第76期会讯
第75期会讯
第74期会讯
第73期会讯
第72期会讯
第71期会讯
第70期会讯
第69期会讯
第68期会讯
第67期会讯
第66期会讯
防止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加工损失 提高综合利用率
时间:2015-04-08 来源:农民日报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加快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水平、防止过度加工浪费、提高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要任务。《农民日报》特邀请相关业内专家贡献智慧,分别针对油料、粮食、畜禽、果蔬、贮藏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提出对策,为我国农产品加工减损指出切实可行的路径和办法,其中我会理事、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乔晓玲研究员针对如何全面提升畜禽副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促进副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乔晓玲研究员表示应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畜禽副产品加工多样化。 目前我国在畜禽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加工关键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畜禽的骨、血液、内脏、皮毛中含有多种功能成分,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每年都有大量的副产物被浪费或是简单加工成附加值很低的产品。如血液利用方面,只是加工生产成低级的血豆腐、饲料产品和胆酸类原料品;骨的利用方面,除排骨等部位用来零售,少量加工为风味调料外,大部分被废弃而未加以利用。二是精深加工装备不完善,部分仪器投入成本较高。国内虽有不少先进肉制品加工设备,但由于副产品形状不规则性、组织结构不均匀性导致大多数设备不能直接使用,副产物加工成型设备少,且配套更新技术落后。如鸡、鸭等副产物利用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心、肝、胆、鸡胗等副产物的分拣工作由人工完成,生产效率低,缺乏内脏分拣的专用设备。此外,畜禽副产物在营养保健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医药工业上的应用主要通过成份提取来完成,对精密仪器要求高,投入成本较大。三是产品相关标准不健全。目前,副产物相关产品的标准及生产许可单元不够健全,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允许生产方面存在阻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屠宰企业的精深加工。另一方面一些从事副产物深加工的作坊式、小规模企业,在未经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导致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得不到保证。
国家应该从政策、科技、市场等方面加强畜禽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我国畜禽副产物的科研经费相对不足,人才较少,加工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比例低。建议在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产业发展。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副产物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发相关技术和产品。建议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联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提升副产物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三是加强政策扶持。目前,部分加工企业已持有先进的副产物精深加工技术,但缺乏设备购置、厂房建设等资金,未能进行产业化生产。建议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支持加工企业加强副产物综合利用。四是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全国2.1万家屠宰企业中大部分为小型场点,建议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的屠宰厂,充分利用副产物开发多种形式的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