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工程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5-01-21 来源:本站原创
2014年生化工程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的领导下,在各会员代表和会员单位的支持下,开展了多项工作,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行业影响,现将2014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4年度工作总结
(一) 积极承担各级项目和课题,科研成效显著
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河南鹤壁普乐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骨素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成果,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成果在骨素热压高效抽提、真空-梯度膜浓缩偶联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与创新,在原料骨前处理、骨素热压抽提、骨素衍生化加工关键装备研制等方面实现自主创新,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制定标准7项(其中农业行业标准3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
2.由吉林农业大学主持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猪骨全利用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通过了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项目以猪骨为原料,利用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及酶解技术开发速溶骨粉、骨胶原蛋白肽、浓缩骨素等猪骨系列产品。项目成果可实现全程无污染绿色生产猪骨高附加值产品和环境友好,为真正实现猪骨资源的全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我国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能力,促进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3.由吉林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乳清蛋白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子课题“乳清蛋白益生菌微胶囊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2篇。
4.由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蛋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研究室蛋品生物活性物质利用岗位科学家迟玉杰教授在蛋品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开发出高附加值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蛋清肽、蛋黄油、蛋黄卵磷脂和蛋壳生物钙制剂等、开展专用型功能蛋粉的产业化技术研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5.由吉林农业大学主持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家畜宰后内脏清洁安全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逆流清洗和超高压冷杀菌技术,优化了牛胃的清洁化处理工艺和牛胃超高压冷杀菌及保藏工艺,同时开展了牛胃清洁化处理与安全加工规范化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实现我国家畜副产物清洁化处理安全加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提高我国家畜产品质量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二) 国内外学术交流
1.2014年6月,本专业委员会成员王玉华教授、蔡丹副教授等参加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第十四届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年会暨食品科技展览会。
2.2014年7月,本专委会协助长春科技学院承办我会第十二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在长春隆重召开,专业委员会的多名会员参与了本次大会。 3.2014年10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的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专委会刘景圣、罗永康、王金枝等教授在大会上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三) 积极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骨素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成果已在河南、山东、内蒙等二十多家企业进行了产业化应用示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东北农业大学的“高F值蛋清肽制备”、“高凝胶型蛋清粉制备方法”专利在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并实施产业化开发;在黑龙江省兴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实施产业化开发与示范“高起泡性全蛋粉产品生产技术中试”;在大连韩伟食品有限公司开展“鸡蛋烘焙粉产品生产技术研究和生产性开发”。
3.迟玉杰教授在神丹健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讲解“企业科研档案管理”和 “中国鸡蛋生产加工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给哈尔滨市企业的管理者、技术研发人员、品控人员讲解“食品企业人员的职业道德”、“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2850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4.抚顺市独凤轩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开发新产品37项,并全部得到成果转化,研发费用投入386万元,占销售收入的4.52%,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7034万元。
(四) 奖励及荣誉
1.吉林农业大学完成的“免疫与微生态双活性新型乳制品的研究与开发”获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科技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完成的“骨素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二、2015年工作计划
1.根据国家和学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本专业委员会未来5年的工作目标和研发重点任务。
2.紧紧围绕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担国家和行业的相关科技攻关项目,加强科技成果应用推广。
3.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完善与学会各专业委员会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机制。
4.针对企业需求,举办畜产品副产物安全生产、加工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各类培训与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