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肉品无损检测技术:能吃不能吃?一测便知

时间:2014-09-02 来源:本站原创

肉品无损检测技术:能吃不能吃?一测便知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这个近乎神奇的肉品检测装置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彭彦昆教授及其团队开发。

农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既保障着百姓日常饮食健康,也影响着农畜产品进出口贸易。无损检测也叫非破坏检测和非接触检测。简单地说,经过光谱扫描可以实现无损检测技术,获取被检测物质的特征信息,然后通过分析这些特征信息得到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属性。

不同的物质成分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波长,特征波长处的反射光谱强度能反映物质成分的含量,一般用可见光/近红外光源照射被检测物质后,再通过光谱解析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就可自动算出结果,无损检测技术检测单品整个过程一般不到1秒钟,而传统破坏性检测一般长达几小时甚至几天。

肉品无损检测技术:能吃不能吃?一测便知

手持仪器对一块牛肉进行简单地照射后,分析仪就得出了数据:新鲜度、细菌总数、含水量、pH值、色泽,以及其他品质安全指标等。对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不一样的牛肉,当用一束光照射它时,从它表面的反射光就不一样。对不同牛肉,它的反射光的强度大小和峰值位置就不一样。这些差别信息反映了牛肉的品质安全状况,叫做品质安全特征信息。通过特征信息,再结合其他数学分析方法就能找到牛肉具体的嫩度、水分、细菌总数等与光学特征性的关系,并且能用数学公示表达。

 不论是肉类或蔬菜,检测机理类似,但不同的检测对象对应的硬件构成、预测模型不同。这些检测装置分为在线式和手持便携式。前者可用于大型家畜屠宰厂、肉品加工厂、肉品包装和配送企业等。后者可用于小型肉品加工企业、肉品商场、饭店、肉品监管部门等。

优势明显

无损检测则无需将检测对象破坏,不仅能及时准确检测出不良肉食产品,避免了不良产品售后召回的往返周折,在完成检测的同时也能按品质进行分级,而且无损检测自动化程度高,还保证了逐个样品检测,不会出现漏检,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合理利用在线分级技术,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损检测技术可以面面俱到。在农畜产品的生化成分检测方面,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检测精度还不理想。在无损检测中,精度是各国学术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发现光学信号在农产品内部扩散形态模具。

目前只有少数先进国家,可以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农畜产品无损快速检测。德国、美国、丹麦和日本等国学者,已经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

这意味着,彭彦昆的农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与装置目前处在国际领先水平。他们发现了农畜产品内部光的漫散射规律为洛伦兹分布函数,并提出了从农畜产品的光谱空间扩散轮廓求取洛伦兹参数的方法,解明了农畜产品光学扩散特征洛伦兹参数与其品质安全参数的关系。

成为目前核心关键技术

经过5年多的实践,农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成为目前在线检测主要农畜产品品质安全参数的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检测生产率为1—3个样品/秒、生鲜肉水分、嫩度、新鲜度、细菌总数等的检测准确度均≥90%,牛肉大理石花纹和猪胴体背膘厚的检测准确度均≥95%